学术研究需要遵循严格的规范,旅游研究自然也不例外。林毅夫(2001)在谈到国内经济学界工作者大部分研究成果难以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原因时认为,关键在于没有能够用比较规范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问题。旅游研究更是存在同样的问题。旅游研究的规范总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形式化”规范,即有关整理引用文献、图标格式、论文板式、审稿流程等方面的规范;第二层面为“方法论”规范,即规范旅游学科研究、推动旅游学科建设和促进旅游学科创新发展方面的规范。“形式化”规范是从事旅游研究的基本条件,《旅游学刊》编辑部在规范论文写作,推动中国旅游研究与世界接轨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而“方法论”层面的规范,需要旅游学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近些年来,旅游研究的方法论陷入实证主义的窠臼,特别是唯科学主义(Scientism)盛行,使得旅游研究朝着一种高度形式化和技术化的方向拼命发展而不能自拔,这对作为一门综合性社会学科的旅游学来说非常不利,实证主义在旅游研究中的大行其道值得警惕。
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学科,经济属性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而绝不是旅游学研究的全部。旅游学是一门研究从事旅游活动的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旅游业以及双方的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的综合学科,旅游学以旅游活动以及由于旅游活动牵连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相关要素为研究对象。旅游现象是一种多元化的社会现象,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出经济外壳与文化内涵双重结构,并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申葆嘉,1999)。自从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任务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开始快速发展,国家对旅游业的战略定位也经历了系列演变。80年代,旅游被定位为经济型的事业,80年代后期,旅游又被确定为经济产业,明确了旅游的经济产业性质,到了1998年,国家提出要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9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从国家对旅游业的系列定位来看,主要关注于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和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定位。旅游研究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迅速开展,国家对旅游业经济属性和经济效益的侧重自然而然对旅游研究的切入点形成强烈的导向作用,从经济的角度研究旅游,成为旅游研究的主流。与此同时,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又自然而然的被迅速引入到旅游研究中来。
从方法论层面来关注旅游研究的规范,主要体现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旅游研究的理论体系尚不完整,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独特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从其他学科汲取养分,基本上是一系列其他学科(如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应用研究的综合(宋子千,2009);另一方面,从经济学吸收养分,借助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旅游成为旅游研究的主流,特别是伴随着实证主义和唯科学主义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大行其道,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也迅速在旅游研究中弥漫开来。
实证主义方法论肇始于孔德(Comte)的实证主义哲学观。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观认为,自然科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是惟一正确的,自然科学和数学的方法应该被应用于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由孔德所始作俑而发展起来的这种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精神,自 20世纪之后在美国哲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各领域大行其道,并构成了当代主流经济学的最深层的思想方法论基础。在唯科学主义的盛行的当代社会中,经济学“莫名其妙地”且“自发地”走向了一个高度形式化和技术化的演化发展路径,以致于不仅几乎所有经济学家们都致力于把自己的研究和著述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用数学模型来构建,而且还衍生出了一套固定的文章写作格式,或者几乎所有经济学文章都按照一个套路(即先选定一个题目,再想出几条假设,然后构建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证明,最后证毕而达致结论)来演练。没有这种高度形式化和技术化的论证和证明形式,任何经济学论文都会被蔑视为是“非科学的”,是一种“storyteller”,从而从事这类研究和以这种“storyteller”形式写文章的学者,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几乎不能发表出文章,不能出版书籍,进而不能继续保留大学的教职,更难能争得在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言的机会(韦森,2007)。
韦森对实证主义在经济学中引致的怪现状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总结,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凯恩斯就曾意识到这种经济学分析纯技术化和完全数量模型化倾向的潜在危险,并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尖锐地指出:“在近来的‘数理’经济学中,只能代表拼凑之物的部分实在是太多了;这些部分的不精确程度正与他们赖以成立的假设条件是一样的。 假设条件使那些作者能在矫揉造作和毫无用处的数学符号中,忘掉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Keynes,1936)。
自改革开放以来,可以说旅游发展、国家对旅游发展的经济导向、旅游研究、经济研究的实证主义盛行在时间与空间上,不期而遇,快速耦合了。在旅游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即使在国际范围内也没有获得一致认可的前提下,旅游研究自此以旅游经济研究马首是瞻,对应的研究方法自此以实证主义方法为首选的结果就不足为怪了。然而即使在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之内,旅游研究不但忽视了由孔德肇始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已经遭受不断批判和质疑的事实,同时也忽视了旅游经济研究只是旅游研究的重要方面、旅游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社会学科的事实。要走出实证主义在旅游研究中弥漫的浓雾,治本之策在于在旅游学科理论体系研究方面实现突破,特别是需要构建起旅游学理论体系并与之相结合的方法论体系,关键环节在于明确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社会学科的性质,自觉剔除唯科学主义的研究倾向。
——本文最早刊载于《旅游学刊》,20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