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山:北京奥运会旅游经济效应探析及未来态势

      奥运会有着广泛的经济效应。统计数据表明,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曾经分别为东道国创造260.48亿美元、51亿美元和63亿美元的综合收益。大型国际赛事一般能为举办城市带来大量的观众和游客,奥运会与旅游产业存在天然的高关联度,因此旅游业往往成为奥运经济的最大受益产业,奥运会创造的综合收益大部分为旅游业所摄取。鉴于在历史上奥运会的显著旅游经济效应以及各方面对北京奥运会旅游效应的乐观估计,北京等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政府部门、旅游企业为迎接奥运会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纷纷摩拳擦掌,以期赚个盆满钵满。
      目前,奥运会已经成功闭幕,虽然残奥会还尚未结束,已有的统计数据已经能够清晰的说明,北京的旅游业尚未因奥运会而受益,相反,却遭遇寒流。北京市旅游局已经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份开始,北京市接待的游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在1月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6.3万人次,尚能够同比增长21.9%,之后各月份的同比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并出现负增长,到了7月份,接待27万人次,与去年相比竟然下降了30.2%。1-7月份,北京重要景区(点)的接待人次和门票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1%和11.4%,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下降了5.6%。虽然北京市旅游局尚未公布8月份的旅游经济数据,但是由上半年各项数据的变动态势可以预计,即使在8月份奥运会举办期间,旅游经济数据难以出现与去年同期相比较为明显的正增长率。
      在2000年,澳大利亚因悉尼奥运会,入境旅游者数量曾经出现爆炸式的增长,当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93.1万人次,比1999年增长了10.6%。随后年份的增长率却迅速下降,出现明显的负增长,总体来看奥运会旅游效应的变动趋势是先增后降。而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奥运会旅游效应与悉尼的情形恰好相反,变动趋势是先降后增。在举办奥运会的当年,希腊接待游客人次出现明显下降,而在随后的2005年、2006年,接待游客人次开始出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分别增长了5.6%和8.44%。为什么悉尼奥运会的奥运旅游效应是先增后降,而雅典的是先降后增?北京奥运会的旅游效应是否会出现与雅典奥运会发展态势类似的情形?这也就是后奥运旅游经济效应的问题,正为政策制定者以及旅游企业所严重关注。
      旅游业是高度敏感性产业,极易为突发性事件所影响。旅游者愿意承担上涨的旅行成本来满足强烈的旅游需求,而往往不会因强烈的旅游需求而置身预期不安全的处境。安全是旅游者出行的首要考虑。当抓住了这一点,将不难解释悉尼以及雅典奥运会旅游经济效应的表现形式,也将有助于预测北京奥运会旅游经济效应的未来发展态势。
      悉尼奥运会召开期间,澳大利亚被广泛认为是非常安全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即使酒店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出行成本上升,世界各地的体育爱好者和旅游者不愿错过满足世纪之末最后一届奥运会的参观游览需求。而到了2001年由于9·11事件以及随后美国发动针对阿富汗以及伊拉克的反恐战争,西方国家为恐怖主义所笼罩,澳大利亚也因反恐战争而成为恐怖主义的袭击对象。因此,澳大利亚的入境旅游者因9·11事件而迅速下降,不安定因素抵消了悉尼奥运会可能带来的后续旅游经济效应。
      雅典奥运会更是成为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的首届夏季奥运会,在奥运会召开前夕,邻国土耳其自杀爆炸、伊拉克的恐怖活动、马德里的火车恐怖袭击等事件不断发生。恐怖主义的巨大威胁给雅典奥运会蒙上了层层阴影,虽然雅典的安全预算最终到达10亿欧元左右,有悉尼奥运会的4倍之巨,然而层层安保措施更是徒增外界对雅典奥运会的不安全预期,导致的结果就是当年因奥运旅游的人次数大大缩减。而当奥运会聚焦效应诱导恐怖事件的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解,奥运会的旅游经济效应也不断释放,进而后奥运旅游效应成果显著。
      中国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然而不幸的是,2008年成为多事之秋,从年初开始的一系列灾难、事件为中国罩上了多层不安定因素的面纱。从年初的雪灾、西藏3·14事件及T195火车出轨,再到后来的汶川大地震、瓮安事件以及昆明公交车爆炸等等一系列事件涵盖自然、交通、政治、社会矛盾、恐怖主义的方方面面,而其中任何一方面的问题都会对旅游需求造成严重打击。这一系列灾难、事件又因奥运会的聚光灯效应而放大,而深度扩散,使全世界的奥运旅游潜在需求客源形成北京奥运会的强烈不安全预期,最终的结果就是取消旅行计划。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赛时工作动员大会上就明确表示,平安奥运是北京奥运成功的最大标志。平安奥运甚至成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奥运理念之外确保奥运会成功举办的第一要务。政府部门曾经对奥运会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认为,恐怖组织、反华势力和社会不满分子是奥运会安全的主要威胁。为了保障奥运会的平安召开,政府不得不收缩了入境签证管理政策,结果对入境游客造成限制和不便,也使众多外国公司取消了在中国正常的商务会议,形成明显的挤出效应。
      可以说,因不安全预期而取消旅游计划、基于安全考虑的种种限制以及挤出效应是北京奥运会截至目前旅游经济效应尚未显露的主要原因,而奥运期间酒店价格上涨、石油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导致旅游成本提高的因素并非该问题的主要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奥运会聚光灯效应诱发恐怖主义的条件不再存在,游客出行的不安定预期自动消散,奥运场馆游等新旅游产品的开发外加酒店价格下降等降低旅行成本的因素均将刺激对中国的旅游需求。随着奥运会的结束,各方面的利好信号不断出现,由此可以预期,中国的奥运旅游经济效应将出现与雅典奥运相类似的情形,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并且有着更好的后奥运旅游经济效应预期前景。
 
                                                                                       ——本文最早刊载于《旅游时代》,2008-10-20